![]() | 區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沁園街道 | 419001001 | 13.6km2 | 簡介
沁園辦事處是濟源市政治文化中心,轄 3 個社區, 12 個居委會,人口 4.8 萬人,總面積 13.6 平方公里,是濟源市發展中最璀璨的明…[詳細] |
濟水街道 | 419001002 | 5.2km2 | 濟水街道辦事處地處我市經濟、金融、商貿中心,面積5.2平方公里,轄西關、西街、南街、北街、東街、東莊、東園、狄莊等8個居委會,濱河社區、周園社區、源園…[詳細] |
北海街道 | 419001003 | 10.9km2 | 北海辦事處位于市區北部,面積10.9平方公里,轄13個居委會和3個社區,人口6萬人,其中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居委會回漢聚集地廟后居委會和全市最大的回民居住…[詳細] |
天壇街道 | 419001004 | 10km2 | 濟源市天壇街道辦事處是濟源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成立于1992年11月25日。地處濟源市區西部,總面積10平方公里,轄11個居委會和1個社區。常住人口…[詳細] |
玉泉街道 | 419001005 | 31.6km2 | 玉泉街道辦事處(圖)位于河南省濟源市東郊,是市區向東延伸的繁華地,總面積 31.6 平方公里,轄 23 個行政村, 3 萬余人口,耕地面積 26670…[詳細] |
克井鎮 | 419001100 | 220km2 | 克井鎮位于濟源市北部,北依太行與山西接壤,南與市區相連,轄51個行政村,110個自然村,面積220平方公里,總人口6.6萬?司偨洕A較好、發展勢…[詳細] |
五龍口鎮 | 419001101 | 127km2 | 五龍口鎮座落在巍巍太行山腳下,悠悠沁河水之濱,這里風景秀麗、資源獨特、經濟發展,人文和諧。唐代詩人白居易曰:“濟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孔山刀劍立,沁水…[詳細] |
軹城鎮 | 419001102 | 147.6km2 | 河南省濟源市軹城鎮坐落在歷史悠久的古軹國遺址上,總面積 147.6 平方公里,轄 72 個行政村, 8 萬余人,是該市第一人口大鎮。東與孟州市搭界,西…[詳細] |
承留鎮 | 419001103 | 196.8km2 | 承留鎮歷史悠久、文化深厚,人民勤勞、經濟發展。
承留鎮因鎮0所在地為承留村而得名,位于濟源市西南8公里處;西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王屋山,南望國家重…[詳細] |
邵原鎮 | 419001104 | 337km2 | 邵原鎮位于河南省濟源市西部山區,東與王屋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毗鄰,西與山西省垣曲縣接壤,南傍黃河小浪底水庫與洛陽新安隔河相望,北依華北僅有的原始森林與山…[詳細] |
坡頭鎮 | 419001105 | 137km2 | 坡頭鎮位于愚公家鄉河南省濟源市南部,東臨洛陽石化城,南隔黃河與洛陽市相望,北距濟源市區20公里,是濟源的“南大門”。全鎮總面積137平方公里,共2.6…[詳細] |
梨林鎮 | 419001106 | 67.2km2 | 梨林鎮位于濟源市東部,有濟源“東大門”之稱,距市區12公里。西邊與濟源市亞橋鄉相鄰,北邊與五龍口鎮相連,南與孟州市毗鄰。新濟公路橫貫東西,207國道貫…[詳細] |
大峪鎮 | 419001107 | 260km2 | 大峪鎮位于濟源市西南部,黃河北岸小浪底水利工程腹地,全鎮轄30個行政村364個居民組共計2.9萬人。陸域面積26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48平方公里。20…[詳細] |
思禮鎮 | 419001108 | 69.7km2 | 思禮鎮位于濟源西郊,東與市區天壇辦事處接壤,西北與山西省陽城縣桑林搭界,北與克井鎮相連,南與承留鎮毗鄰,全鎮總面積69.7平方公里,轄27個行政村,總…[詳細] |
王屋鎮 | 419001109 | 251.8km2 | 王屋鎮位于濟源市西部山區,是傳說中愚公的故鎮。西與邵原鎮接壤;南與下冶鎮毗鄰;北與山西陽城縣山水相連;東與大峪鎮、承留鎮搭界,距市區37公里。 總面積…[詳細] |
下冶鎮 | 419001110 | 168km2 | 位于濟源市西南部,北依國家級著名風景名勝區王屋山,南臨舉世聞名的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轄38個行政村、3.3萬人,總面積168平方公里。
唐朝…[詳細] |
地名由來:隋開皇十六年(596)析軹縣北境析始設濟源縣(現址),1988年6月設市;以地處濟水之源得名,據《元和郡縣志》:以濟水(泲水、溪水、兗水)所出,因名。
2023年4月,濟源市被確定為2023年河南省肉羊大縣培育縣。
2023年3月,濟源市上榜2023年中國財政實力百強縣第46名。
2023年3月,濟源市上榜2023年中國百強縣第75名。
2022年,濟源市GDP總量為806.22億元,位列2022年中國縣域經濟百強城市第80位。
2022年,濟源市GDP總量為806.22億元,位列2022年河南省各大城市GDP排名第18位。
2022年12月,濟源市被農業農村部列為2022年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
2022年11月,濟源市被確定為2022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單位。
2022年8月,濟源市入選2022年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
2022年7月,濟源市上榜2022賽迪百強縣第71名。
濟源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古時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并稱“四瀆”。從最新考古發現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末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即距今10000年前,人類就已在此繁衍、生息。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戰國至兩漢時期“軹邑”以富庶聞名天下。隋開皇16年(公元596年)設縣,1988年撤縣建市,1997年實行省直管體制,是河南省18個省轄市之一。為中原歷史文化名城。
濟源市市域面積1931平方公里,轄8鎮4鄉4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65萬人,其中市區面積2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0.66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8萬人。近年來,濟源的城市建設始終者以“科學規劃、加快建設、強化管理、爭創一流”為指導思想,堅持不懈地開展“五創建”活動(創衛生城市、優秀旅游城市、園林城市、雙擁模范城市、文明城市),強力推進城市化進程,1990年以來連續7次榮獲河南省城市“三優杯”競賽優勝獎,先后榮獲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獲全國衛生先進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河南省園林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等榮譽。
濟源撤縣建市以來,以老城為中心向外輻射,先后修建、改造城市道路20余條,架設了7座城市橋梁和2座立交橋,城市主次干道總長達110余公里,形成了七縱八橫的中等城市框架。近年來,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在濟源境內修建,沁北電廠等一批國家重點工程相繼開工,進一步推動了濟源經濟的發展。全市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居全省前列。
濟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傳說中愚公的故鄉。北依太行、王屋二山,與山西省陽城縣、晉城市搭界;南臨黃河,與洛陽市吉利區和孟津、新安兩縣相望;西與山西省垣曲縣接壤;東與沁陽、孟州兩市毗鄰。市域面積1931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區面積28平方公里,山區丘陵區面積約占全市面積的88%,是一座新興的工業旅游城市。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02064萬元,全口徑財政收入808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35865萬元,綜合經濟實力位于全省前列。
濟源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焦枝鐵路橫貫南北,電氣化復線已建成營運,侯月鐵路在濟源境內與焦枝鐵路接軌,使濟源成為南北、東西兩大鐵路干線的“丁”字通道。公路運輸四通八達。207國道北抵山西晉城,南接鄭洛高速公路及310國道。新濟公路東起新鄉連結107國道,西達山西垣曲。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以干線公路為骨架,以鄉村道路為基礎,以工業區、旅游區、沁北電廠、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道路為重點的四面輻射、縱橫交錯的公路網絡。
歷史沿革:
秦置軹縣(治今軹城),因戰國時為魏軹邑而得名,屬三川郡。
西漢時于今市境東北置沁水縣(治今王寨),東南置波縣(治今裴城),均屬河內郡。
東漢因之。
西晉省波縣入野王。
北魏于今縣境西部置萇平縣(治今王屋),屬邵郡。
北齊并沁水縣入軹縣。
北周改萇平縣名王屋縣,后又置懷州。
武成元年(559)州廢,置王屋郡。
隋開皇初郡廢。
十六年(596)析軹縣北部置濟源縣,屬河內郡。
大業初省軹縣。
唐武德元年(618)復置軹縣,屬懷州。
王屋縣更名邵伯縣,屬邵州。
二年(619)置西濟州,又析置湨陽(治今苗店)、燕川(治今大社)、邵原3縣。
后又置長泉縣(治今長泉)大基縣(治今蓼塢)。
四年(621)廢西濟州,省湨陽、燕川2縣入濟源縣。
邵原縣并入邵伯縣。
長泉縣并入大基縣。
八年(625)省大基縣。
貞觀元年(627)省軹縣入濟源縣。
顯慶二年(657)濟源縣改隸洛州,邵伯縣復名王屋縣,改隸河南府。
會昌三年(843)濟源縣改屬孟州。
元太宗六年(1234)改濟源縣為原州,七年廢州復為縣,仍屬孟州。
至元三年(1266)省王屋縣入濟源縣。
明、清屬懷慶府。
1913年屬豫北道。
1914年屬河南道。
1927年直屬河南省。
1933年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1943年析濟源縣西部置王屋縣,2縣同屬太岳區第四專區。
1947年撤銷王屋縣。
1949年改屬平原省新鄉專區。
1952年平原省撤銷,改屬河南省新鄉專區。
1969年屬新鄉地區。
1975年設立濟源工區,由省直轄,同時析濟源縣承留、思禮兩公社部分大隊設虎嶺區,同屬濟源工區。
1977年撤銷濟源工區辦事處,虎嶺區并入濟源縣,復屬新鄉地區。
1986年濟源縣改屬焦作市。
1988年縣改市,由焦作市代管。
1997年由省直管。
區劃:河南省·濟源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