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6yge9"><option id="6yge9"></option></th>
        <th id="6yge9"><address id="6yge9"></address></th>

      1. 您现在的位置 : 青海省 > 海西州

        青海省海西州

        [移动版]
        乌素特雅丹(水上雅丹)地质公园
        地名:海西州隶属:青海省
        区划代码:632800代码前6位:632800
        行政区域:青海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自治州车牌代码:青
        长途区号:0977 邮政编码:817000
        辖区面积:约300854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6.82万人
        人口密度:约2人/平方公里
        行政驻地:德令哈市
        区划代码 面积简介
        格尔木市 632801 119174km2
         经度:94.89度,纬度36.42度。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南部,西接新疆自治区,南与西藏自治区毗邻。市府距州府驻地338千米,距省会西宁市71…[详细]
        德令哈市 632802 27766km2
         德令哈市是蒙古语,意为“广阔的原野”。它位于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理位置处于东经96°15′——98°15′,北纬36°55′——38°2…[详细]
        茫崖市 632803 49890km2
        2018年2月经国务院民政部批准,撤销茫崖行政委员会和冷湖行政委员会,合并设立县级茫崖市,2018年12月正式挂牌。茫崖蒙古语意为“额头”,地处青海省…[详细]
        乌兰县 632821 12250km2
         乌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东部。总面积10784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3.9万人。以汉族人口居多,蒙古族为主体,还有藏、回、土等2…[详细]
        都兰县 632822 45265km2
        都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东南部。总面积5万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5.3万人。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回、土等少数民族。县人民政府…[详细]
        天峻县 632823 25613km2
         天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南麓,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东北部,青海湖西北侧,西北部与甘肃省交界,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辖,是海西州主…[详细]
        大柴旦行委 632857
        大柴旦,蒙古语称伊克柴达木,意为大盐泽。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北缘,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区内海拔在3100—5742米之间,行委驻地柴旦镇海…[详细]

        地名由来:因地处青海湖以西而得名。

        大柴旦翡翠湖景区
        大柴旦翡翠湖景区
        小柴旦湖
        小柴旦湖
        乌素特雅丹(水上雅丹)地质公园
        乌素特雅丹(水上雅丹)地质公园
        乌素特雅丹(水上雅丹)地质公园
        乌素特雅丹(水上雅丹)地质公园
        乌素特雅丹(水上雅丹)地质公园
        乌素特雅丹(水上雅丹)地质公园

        2023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6部门公布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名单,海西州上榜。

        2023年4月,2023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出炉,海西州位列第308名。

        2023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海西州入选。

        2022年,海西州GDP总量为842.55亿元,位列2022年青海省各市州GDP排行榜第2位。

        2022年4月,海西州被确定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2021年5月,海西州位列2021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第290(五线城市)。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海西州人口数量为44.7万人,位列青海省各地市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全国各大城市人口数量排行榜(地级市及以上)第326位。

        2021年3月,海西州名列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榜第302位。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政于1954年,现辖格尔木、德令哈、茫崖三市,都兰、乌兰、天峻三县和大柴旦一个行政委员会,共有43个乡镇(街道)、392个村(社区)。常住人口60万,其中户籍人口40.49万。因居青海湖以西,故名海西。州域总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5.17%,是青海省区域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州,主体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系蒙古语,意为“盐泽之地”),盆地面积约占全州总面积的78.76%,故柴达木又成为海西州的代称。

        海西历史悠久。古为西羌地,两汉时今海西东部为先零卑禾等羌人部落活动范围,西部属“若羌国”。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置西海郡,今海西东部属之。王莽末郡废,复为羌地。

        东晋后期,今海西西部为吐谷浑属地,东部为鲜卑乙弗国地(后并于吐谷浑)。吐谷浑首领拾寅在位时(约公元452年),曾在白兰(今都兰县诺木洪一带)修建城廓,至吐谷浑伏连筹即位期间(公元491—529年)曾建都于今海西境内,后移置伏俟城(今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卜洽古城)。

        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军击败吐谷浑,在其地设置四郡,今海西东部属西海郡,西部属鄯善郡。隋末,吐谷浑复据故地。

        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吐谷浑成为唐属国。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王国灭吐谷浑据有其地,今海西州曾隶吐蕃腊城节度使。

        宋代,今海西西部为撒里畏兀尔(即黄头回纥)地,东部为吐蕃地方政权——角厮啰势力范围。

        元代,今海西州西北地区为甘肃行省沙州路辖区,其余大部为宣政院所属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区。元顺帝时,设曲先答林元帅府,封卜烟帖木儿为宁王,镇守今柴达木西部地区。

        明初,今海西为安定、阿瑞、曲先、罕东四卫地,由西宁卫兼管。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左右,东蒙古诸部开始进入青海,攻破塞外四卫,至此,成为东蒙古诸部统治地区。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居住在今新疆卫拉特蒙古(即西蒙古)和硕特部,在其首领顾实汗的率领下进入青海,统辖今海西地区。

        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清庭编定青海蒙古左右两翼盟29旗,今海西州境划定9个蒙古旗,统归“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管辖。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班禅商上喇嘛移住巴彦托辉、岳霍洛依(即今都兰县香日德一带),为班禅香家旗。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藏族汪什代海部落迁入今天峻县境内驻牧,当地的蒙古北前旗北迁祁连。至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藏族沟里、日安两个百户部落迁入今都兰县境内落居。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7月,青海办事大臣改为青海办事长官,今海西地区属之。次年增设蒙番宣慰使,管理蒙藏事务。民国4年(公元1915年),改由甘边宁海镇守使兼管。民国6年(公元1917年),归都兰理事辖,上隶甘边宁海镇守使。民国19年(公元1930年),改都兰理事为都兰县,辖今海西州全境,上隶青海省。民国27年(公元1938年),在今都兰县察汗乌苏镇设立青海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0年(公元1941年),改称青海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都兰县属其管辖。此间,从民国24年至民国30年(公元1935—1941年),生活在新疆的部分哈萨克族先后迁入今海西州境内落居。

        1949年9月,青海解放。同年11月成立都兰县人民政府(驻地察汗乌苏),辖今海西州全境,直隶青海省。1952年9月26日撤销都兰县,设立县级“都兰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1954年1月25日改建为专区级“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驻察汗乌苏),1955年12月12日更名为“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

        为开发建设柴达木盆地,1955年7月30日在格尔木设立了“柴达木工作委员会”,作为青海省人委派出机构,处理开发建设柴达木盆地的日常工作。1956年2月更名为“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同年3月驻地迁至大柴旦。1957年4月撤销“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改设“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1958年1月更名为“柴达木行政委员会”。

        1959年1月,海西州人委由察汗乌苏迁驻大柴旦与“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合署办公。1963年8月26日撤销“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全政区称“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66年4月州府迁驻德令哈。1984年5月全州的哈萨克族群众自愿要求,并经国务院同意,全部迁返新疆,1985年5月21日定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以下地名与海西州面积相当:

        海西州相关名人

        到海西州必去著名景点

        海西州特产与美食
        海西州民俗文化
        91精品人妻中文字幕色欲

            <th id="6yge9"><option id="6yge9"></option></th>
            <th id="6yge9"><address id="6yge9"></address></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