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區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天平路街道 | 310104003 | 2.74km2 | 徐匯區天平路街道位于上海市中心西南,東起陜西南路、西至華山路、南到肇嘉浜路、北止淮海中路復興中路,面積2.74平方公里,人口8.8萬。社區毗鄰徐家匯商…[詳細] |
湖南路街道 | 310104004 | 1.72km2 | 湖南路街道新建于1991年6月(原湖南、新樂“拆兩建一”)。街道位于徐匯區東北端,與長寧、靜安、盧灣三區交界。東至陜西南路,西達興國路,南臨復興中路,…[詳細] |
斜土路街道 | 310104007 | 歷史上,斜土歷來是勞動人民的聚居區,新中國成立后,在50年代先后建成了日暉、江南等10個新村,70年代到80年代興建了多層住宅835幢,80年代有6幢…[詳細] | |
楓林路街道 | 310104008 | 2.65km2 | 楓林路街道位于徐匯區東北部,東起小木橋路,南至華容路、龍華路、龍華中路、東安路、中山南二路,西迄宛平南路、零陵路、天鑰橋路、中山南二路、龍華西路;北至…[詳細] |
長橋街道 | 310104010 | 5.87km2 | 長橋街道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區的西南部,東至黃浦江,南臨淀浦河,西以桂林南路、老滬閔路與凌云街道相鄰,北靠滬杭鐵路,與漕河涇鎮相望。長橋因橋而得名,原為石…[詳細] |
田林街道 | 310104010 | 4.19km2 | 田林社區位于徐匯區的中部,地區交通便捷,商貿繁榮,環境整潔,基礎設施完備,是一個較為成熟的城市社區。轄區面積4.1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0萬余人,其中…[詳細] |
虹梅路街道 | 310104012 | 3.33km2 | 虹梅街道于徐匯區西部,東臨桂林路,西到虹梅路,南至漕寶路及東蘭、古美生活小區,北以蒲匯塘為界,面積3.33平方公里(不包括虹南村、星聯村面積),專司上…[詳細] |
康健新村街道 | 310104013 | 4.07km2 | 康健新村街道是80年代中期建立的新型居民住宅區,轄區面積4.07平方公里,已建成風格各異的居民小區61個,既有以康樂小區為代表的普通住宅區,也有-、牡…[詳細] |
徐家匯街道 | 310104014 | 4.04km2 | 徐家匯街道于1994年5月由原徐鎮路街道、漕溪北路、天平路街道的部分地域合并組成,位于徐匯區西北部,東至宛平路、天平路、華山路,西至凱旋路,南至中山南…[詳細] |
凌云路街道 | 310104015 | 3.58km2 | 凌云路街道東起老滬閔路、桂林南路、西至虹梅南路、南依淀浦河,北以滬閔路為界,面積3.58平方公里,現設28個居民委員會。
一、人口分布情況
…[詳細] |
龍華街道 | 310104016 | “龍華”源于“彌勒在華林園內“華枝似龍頭”的龍華樹下-接班成佛,普度眾生,稱為龍華會”。
舊有“三月三,上龍華”的諺語。清代時,每年春天,滬上則…[詳細] | |
漕河涇街道 | 310104017 | 5.26km2 | 漕河涇街道位于徐匯區中部,東起龍華西路、龍吳路,西至柳州路、滬閔路、老滬閔路,南抵羅城路,北依漕寶路、中山南二路,面積5.26平方公里。2007年末有…[詳細] |
華涇鎮 | 310104103 | 華涇鎮(原名龍華鄉)1992年由原上?h劃入徐匯區,1998年撤龍華鄉建華涇鎮。地區內有行政村15個(在鎮區范圍內有5個村,其他10個村分布在6個街道…[詳細] |
地名由來:原名“徐家匯”,因明代科學家徐光啟的后裔在此聚居而得名,簡稱為“徐匯”。
2023年3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全國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范城市創建名單,徐匯區入選。
2022年12月,徐匯區被認定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
2022年8月,徐匯區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
2022年8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徐匯區為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
2022年7月,徐匯區西岸美術館大道、安福路文藝街區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2022年6月,財政部公布2022年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名單,徐匯區上榜。
2022年1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徐匯區為2021年度國家衛生城市(區)。
2021年12月,徐匯區入選首批長三角高鐵旅游小城。
2021年10月,徐匯區徐家匯源•美羅城、衡復音樂街區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徐匯區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區西南部,占地面積54.93平方公里。區內下轄12個街道1個鎮,共有306個居委會。2020年,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176.73億元,比上年增長2.5%;區級財政收入198.10億元,比上年增長2.0%。2020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總數111.31萬人,比上年增長1.7%。戶籍常住人口為76.87萬人,外來常住人口34.44萬人。
徐家匯商業中心集中了東方商廈、太平洋百貨、港匯恒隆廣場等一批知名商廈,商品琳瑯滿目,業態錯位競爭,成為上海國際大都市商貿繁榮的標志性區域。
徐匯區是上海市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的中心城區。軌道交通一、三、四、七、九、十、十一、十二、十五號線四通八達,中環線貫穿本區南部,世界首座圓頂透光火車站上海南站,是上海通往南方各省市的陸上交通門戶。
徐匯區有歷史悠久的園林建筑20余座,全區綠化覆蓋率25.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6.37平方米。徐匯濱江、衡山路休閑街、徐家匯公園、八萬人體育場、龍華古寺等已經成為上海市民和海內外游客購物休閑、旅游、參觀的重要活動中心。
徐光啟(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10日),中國明末科學家,農學家,政治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之一。字子先,號玄扈,教名保祿。漢族。南直隸松江府上?h(今上海市)人,天主教徒,并且被稱為“圣教三柱石”之首。萬歷三十二年(1604…… 徐光啟詳細信息++
歷史沿革:
區境隸屬上?h高昌鄉,直至明、清。
清宣統二年(1910年)區境分屬上海城、法華鄉、漕河涇鄉。
1928年將所轄市、鄉改稱為區。
1945年抗戰勝利后,該年12月國民政府按警察系統原32個警區劃分市轄行政區,以序號相稱,區境分屬上海市第七區(又稱常熟區,區公所在寶建路即后來的寶慶路10號)、第八區(又稱徐家匯區,區公所在慈云街67號)和第二十六區(又稱龍華區,區公所在后馬路177弄3號)。
1947年2月取消區的序號,改直稱常熟區、徐匯區、龍華區。
1950年6月,上海市設置30個區,包括常熟區、徐匯區和龍華區。
1956年3月,上海市人民委員會調整全市行政區劃,龍華區與新涇、真如兩區合并為西郊區;常熟區與徐匯區合并,定名為徐匯區。
地名沿用至今。
區劃:上海市·徐匯區 |